首页 > 政策法规 > 国家政策法规 > 正文
北京“十四五”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蓝图绘就 发表时间:2021-11-24 14:13:04    分享到:

政策文件: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《北京市“十四五”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》的通知

北京市委、市政府近日印发《北京市“十四五”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》(简称《规划》)。《规划》提出,到2025年,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,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。到2035年,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力、竞争力、辐射力全球领先,建成全球人才高地,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切实支撑好科技强国建设,更好向世界展示科技创新“中国贡献”。

在“科学中心”建设方面,《规划》提出,“十四五”时期,北京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6%左右。基础研究学科布局与研发布局实现优化,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达到17%左右,力争在核心领域取得重要技术突破和引领性原创发现,为有效解决重点领域关键“卡脖子”技术的突破提供源头支撑。

在“创新高地”建设方面,《规划》提出,北京要在人工智能、量子信息、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领域实现全球领先水平,突破一批“卡脖子”技术。高精尖产业不断壮大,高成长、高潜力的未来产业加速培育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当年超过1.2万亿元,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7.5%左右。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企业,独角兽企业数量保持世界城市首位,隐形冠军企业数量大幅增加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总收入年均增速8%左右,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8000亿元。

在“创新生态”营造方面,《规划》提出,“十四五”时期,北京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持续优化,知识产权法治化水平大幅提升,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明显增强,风险投资/私募股权投资(VC/PE)氛围更加浓厚,营商环境更加便利,国际化配置资源能力显著增强,人才、技术、资本和数据等创新要素流动更加顺畅,国际科技合作交往全方位加强,成为全球创新网络重要节点。

《规划》强调,“十四五”时期,科学精神倍受重视,科学家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大力弘扬。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达到260人左右。全民科学素质显著提升,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28%左右。科技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提升,制约科技创新的障碍进一步破除。

北京“十四五”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预期性指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