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大运营商对于“手机上网套餐流量月底清零”的执着在“松口”半年后终于在上海落地见效,实现流量季度计费。记者昨天从市消保委确认,自本月起,上海已经实现手机流量季度计费方式全覆盖。截止到1月6日,移动、联通、电信三家运营商的季度流量产品均已上线。
记者了解到,移动和联通的季度包方案大致相同,新推的季度包产品折算下来的每月资费与月度包产品资费相同,比如中国移动推出的30元季度包(210兆)和60元季度包(450兆)分别对应原本的10元月度包和20元月度包,超过3个月后流量不再自动顺延。而电信则推出了10元、20元、30元的“天翼流量卡”,分别对应60兆、150兆和300兆的流量,在90天的有效期内可无限叠加。
市消保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大量消费者会出现“上一个月流量用不完,下一个月流量不够用”的情况,手机流量套餐的计费周期越短,均衡性就越差,三大运营商的季度套餐使收费模式更人性化,意味着消费者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。
去年7月,市消保委组织开展了全市范围的信息消费问卷调查,“手机流量按月计费、过期作废”的合理性问题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。此后,市消保委会同市通管局多次与相关电信运营商进行沟通,去年8月20日,移动、电信、联通三家电信运营商公开承诺,将推出以季度为计费周期的手机上网流量套餐。
(2014-01-08 文汇报 02:综合新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