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近年来,很多欧美高新技术企业出自孵化器,比如研发出新冠mRNA疫苗的莫德纳公司,就出自Flagship(旗舰)孵化器。”市科委创新服务处负责人说,在“全过程创新”中,孵化器扮演着重要角色,政府应主动布局,遴选有能力的团队建设高质量孵化器。
经过市科委等部门的严格遴选、论证等工作,上海首批7家高质量孵化器近日启动建设。它们是:ATLATL飞镖创新研发中心、莘泽智星港、中科创星(上海)、璞跃中国、XNode创极无限、新微创源、奇绩创坛上海校友中心。
在这些孵化器中,新微创源是一家国资占股50%以上的企业,聚焦智能传感领域。10年来,它凭借嘉定区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和高校资源,已孵化服务企业超过200家,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近30家,助力企业融资超过20亿元。
任佳坦言,公司离上海提出的高质量孵化器建设目标还有差距。这一差距首先体现在人才上。如何吸引技术、管理、金融等领域的一流人才加入孵化团队?股权激励是一种有效手段。申报高质量孵化器期间,新微创源的一家国企股东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25%股份。在市科委、嘉定区政府鼓励下,新微创源孵化团队出资购得这些股份,并成立了团队持股平台公司。今后,加入团队的员工就能获得股权,实现利益共享。
吸引一流人才的机制不止于此。新微创源借鉴Flagship等美国孵化器的“创业风险工作室”模式,已发起“共创合伙人”计划,邀请智能传感技术、企业管理、科技金融、销售和产品等5个领域的人才以全职或兼职方式加入团队,成为硬科技初创企业的“共创合伙人”,为企业补创业要素短板。
实践证明,很多硬科技初创企业需要“共创合伙人”,特别是那些走上创业道路的科学家,他们往往不擅长企业管理,也缺少产业资源。孵化器为其配置“共创合伙人”,能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。
“这是一种孵化器3.0模式。”新微创源副总经理马颖蕾博士介绍,孵化器1.0模式是出租空间的“二房东”;孵化器2.0模式为企业提供基本的创业服务;而在3.0模式中,孵化器向初创企业输送“共创合伙人”,并通过投资获得初创企业的小部分股权,以利益共享深度促进企业成长。
孵化器3.0模式在配置“共创合伙人”的同时,还会投资推动初创企业发展。为此,新微创源正在筹建种子基金,募集社会资本。令孵化团队期待的是,上海将通过市级母基金引导,带动“耐心资本”流入初创科技企业。根据《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建设评估管理办法(试行)》,市科委、市财政局等部门将优先支持高质量孵化器联动市级母基金,设立早期硬科技投资种子基金,通过“投孵联动”培育“科创产业种子”。(记者 俞陶然)
来源:上海政府网